时间:2022-08-20 23:10:26 | 浏览:13918
撰文 | 余晖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
在一个月前(3月28日),上海市发布通告,称“3月28日5时起,我市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
在3月30日的上海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分批实施、无缝衔接,真正把风险人群管住,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4月9日至10日,孙春兰在调研指导疫情防控期间提到,动态调整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设置,尽量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之后,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进入11天之后(4月10日),上海调整策略,公布了首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名单。
如今,上海市正全力攻坚,加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上海市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数据首次降低到1万以下。
4月21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3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698例
4月22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3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0634例
4月23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0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657例
4月24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7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6983例
4月25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6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319例
4月26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0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1956例
4月27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9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9330例
这段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一直在一线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4月27日,孙春兰对上海疫情防控的最新判断是,“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社会面基本清零的区域明显增多。”
有几个细节值得一提。
其一,对于当前的上海来说,隔离房源不足仍是瓶颈。
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9时,这次疫情上海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556709人。
为加快破解集中隔离房源不足瓶颈,闵行区在沈杜公路一处场地搭建集装箱隔离点,2天建成500间隔离房。
4月27日,孙春兰指出,要以多种方式增加集中隔离点供给,对密接人员集中隔离的力度越大,阻断疫情传播的力度就越大,实现社会面清零就越快。
“要把好建设质量关,同时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切实做好隔离点运行管理。要严格环境消杀,确保防疫安全。”
她说,对集中隔离房源不足等瓶颈问题,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再加大筹措建设力度,推动更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同一天,上海市市长龚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他提到,紧盯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工地、大型企业、养老院等重点区域,加快阳性感染者和密接人员转运隔离,加大对疫情较重地区和单位的资源倾斜支持力度。
其二,上海市已开始布设“常态化核酸采样点”。
政知君注意到,上海正以“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相结合方式,在全市加快布局建设常态化核酸采样点。
此举是“为进一步方便市民进行核酸检测”。
4月19日,曾有记者提问,“大家对核酸检测需求会比较高,现在保供人员定期要测,疫情好转后复工也要测,对核酸检测点有没有增设或常态化布局的考虑?”
对此,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说,上海市经过多次研究进行了组织,目前准备根据区域人口密度、功能定位等,合理规划核酸采样点的布局。
4月26日,上海公布了首批534个常态化核酸采样点。
4月27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检查了疫情防控和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布局工作,他提到,把“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作为疫情防控平战结合的重要基础设施。
李强说,要争分夺秒、快马加鞭推进布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