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22:21:31 | 浏览:779
新华社上海5月29日电 题:上海靶向发力重振经济
6月1日起将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对非居民用户给予3个月应缴水费、电费、天然气费10%的财政补贴……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50条政策措施含金量满满。
“上海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没有改变,上海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将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与广大企业一起努力恢复和重振上海经济。
取消复工复产审批
5月29日,上海市民在街头拍摄地标建筑武康大楼。新华社记者 杨有宗 摄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4.32万亿元。疫情给上海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冲击。
当前,上海各个区域都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315家规上企业已经100%复工,实现了“应复尽复”。但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人员到岗和产能恢复情况不理想,有的企业达产率还不到50%。
“不少员工在小区里出不来,部分零部件供应没有完全恢复,只能优先处理紧急订单。还有一个计划年内投入生产的新建项目,现在仍然没有恢复施工。”一家在上海拥有四个工厂的跨国企业高管表示。
对此,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针对复工复产卡点堵点,上海将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同时,扩大企业防疫和消杀补贴范围、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支持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复市,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
靶向发力助企纾困
5月25日,上汽生产的乘用车在码头上等待装运出口。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细胞,稳住经济大盘,首先得稳住市场主体。
给市场主体减负,行动方案提出一揽子措施: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缓缴社会保险费;除减免房租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非居民用户给予3个月应缴水费、电费、天然气费10%的财政补贴,免收3个月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对餐饮、零售等困难行业企业给予一次性稳岗补贴,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上海将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减轻包括用工、用能、房租、社保、税费等在内的各类成本。”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表示,初步测算,上海此轮行动方案叠加上一轮纾困政策,预计全年将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以上。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说:“我们看到,这次出台的50条措施一是覆盖面较广,既有企业又有居民,既有生产端又有消费端。二是含真金白银,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让企业能够感受到政策温度。”
抓经济发展和抓疫情防控同等重要
5月28日,上海豫园商城恢复线下营业。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上海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出台50条措施很不容易,这表明了一种态度:抓经济发展和抓疫情防控同等重要。打赢疫情防控是上半场,恢复和重振经济是下半场。”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说。
全方位激发经济活力,上海将多管齐下:稳外资,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专员服务机制,启用重大外资项目线上服务系统;促消费,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10000元补贴,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和电商平台发放消费优惠券;扩投资,年内新启动8个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将新型基础设施等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等。
在各项举措中,促消费备受关注。2021年,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城市发展,归根到底是交易和贸易,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在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蓬看来,消费能够跨越多个场景,就像是一个“火车头”,把生产、流通、投资、进出口等各个环节牵引起来。“除了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我们还要鼓励大众消费,让更多小店恢复烟火气。”
王思政认为,政策出台之后,下一步要着重抓落实。“时间就是金钱,要早落实、快落实、把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让政策效应最大化。”针对一些基层单位在防疫上层层加码,影响复工复产效果,“要改变考核导向,把基层的理念扭转过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大家把主要精力逐渐放到经济发展上来。”(记者何欣荣、胡洁菲、杨有宗、袁全)
相关新闻:
新华全媒+丨避风险、纾困难、接动力——金融机构助力恢复和重振上海经济
上海:启动重大外资项目线上服务系统 提振外资企业信心
稳主体、提信心 上海浦东出台加快经济恢复方案
上海:把高校毕业生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上海人的年夜饭菜谱,12道特色上海菜,每道菜都是上海人的最爱。上海是我们中国经济中心,是很多人向往的城市之一。上海人爱好甜食,各种炒菜都会加入白糖炒制。上海菜的特色是浓油赤酱,很香。今天是1月12日,还有19天就到除夕夜了,除夕夜的年夜饭各
从进驻外滩万国建筑群,到陆家嘴全球金融中心跨江而立,扎根上海二十八年来,光大银行上海。三十载峥嵘岁月,三十年风雨兼程。1992年,中国光大银行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从国际饭店萌芽新生,到天津路2号起步创业。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11月20日,自贡市大安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大安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唐小华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过去五年,大安区张家坝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引领工业稳步转型,创成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省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2年08月20日15时58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受强雷暴云团影响,预计未来3-4小时本市自西向东将先后出现8-10级的雷雨大风,请加强防范。上海中心气象台2022年08月20日15时47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半夜以前本市大部地区将发生雷电活动,局部地区伴有一小时30-5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和8-10级的雷雨大风,请注意防范。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200万标箱,连续9年位居世界城市首位;金融市场交易额超过1600万亿元,成为世界上要素市场最齐备、中外资金融机构最集聚的城市之一。陈梦泽摄从荒芜滩涂到未来之城,临港已成为上海发展的缩影之一。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一年零八个月后,2018年11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
到底哪一天到来?在如此严峻的疫情下,尽管政府在尽最大的能力保障百姓生活物资等,但是政府也很难,能力也有限,会有多少打工族真的因为没钱买不到稀少的物资而挨饿?有多少弄堂里的老人不会智能手机和网购而被困家里陷入绝地?
正值第二届“上海咖啡文化周”开幕,从今天起,星巴克将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元的咖啡文化活动以及创意的咖啡饮品,参与这场覆盖全城的咖啡盛宴。在第二届“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星巴克臻选威士忌桶酿冷萃咖啡将首次登陆所有上海星巴克门店,给上海咖啡爱好者以独特珍酿体验。
澎湃新闻记者陈少颖5月17日,上海中心城区防范区市民走出小区,在梧桐树掩映的新华路上骑行。5月17日,长宁区新华路街道防范区的居民们第一次拿到了出入证,走出小区。良友集团介绍,5月16-17日,良友便利已恢复12家线下营业的门店,位于金山区、虹口区、长宁区。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8月20日上午,上海市举行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
会上,市文化旅游局发布了“喜欢上海的理由”城市系列宣推活动第二季“上海人游上海”的十大主题。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邹娟 实习生 刘岍琳8月30日,2022年“四季上海”秋季发布会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举行。
澎湃新闻记者 孙雯8月30日,2022上海百强企业排行榜发布,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位列“2022上海企业100强”第七,并连续五年蝉联“2022上海民营企业100强”第一。同时发布的还有2022百强企业发展报告和2022上海新兴产业百强发展。
在上海市的各个郊区当中,松江区一直有一个显著的优势,那就是城区自成体系,依赖上海市区比较少。在松江区的范围内,交通是以松江城区为中心,而不是过分依赖上海市区。即便是轨道交通的延伸,也是自成体系的角度,而不是打造“睡眠之地”。
今天(12月2日)下午,2020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模范集体表彰会松江分会场视频会议、松江区劳模先进表彰大会在区办公中心召开。松江区共有两人获评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18人获评2015—201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
2020年7月,通过对上半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结,松江区在上海市的各个区当中,发展也是比较好的,几项经济指标还是在增长。从本年度的情况来看,松江区有了再次引领上海郊区的趋势。上海市松江区在2020年已经进入稳步发展区,G60科创走廊的产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