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上海的“魅力曲线”,如何继续上扬?

时间:2022-08-20 22:20:06 | 浏览:476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定位。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上海发挥服务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关键所在,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必然要求”。

谈及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此次党代会报告设定了三个维度:“世界影响力”的能级显著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充分彰显;“国际大都市”的风范更具魅力。前两个维度,各自都能找到具象的量化指标。相较之下,“风范”和“魅力”更富诗意,也更为抽象。

我们不妨为上海画一条“魅力曲线”,看看一座国际大都市的“风范”和“魅力”究竟来自何处,又将指向何方。

坐标系:找准原点和时空定位。

画曲线,第一步是确立原点、找准坐标系。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定位。这是上海“魅力曲线”的原点。

纵向看,上海已连续在四次党代会报告的标题中提及“国际大都市”。对比这四份报告中对于“国际大都市”的表述,可以看到清晰的逻辑线。

2007年的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2012年的报告中,“国际大都市”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2017年的报告中,“国际大都市”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历史性跨越”。此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国际大都市”要实现“历史传承与时代潮流融合共生,国际风范与东方神韵相得益彰”,“创意灵感在这里迸发,时尚潮流在这里定义,美好生活处处可见”。

由此可见,“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在十数年间不断延展深化:从注重具体的经济、城市建设发展“硬指标”到强调风范、神韵、魅力、品质等“软实力”,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发展阶段正不断跃升。

横向看,放眼全国,在新近提出的城市愿景、相关规划中,天津、青岛、杭州等城市都提出要建设“国际大都市”。不过,相较于这些城市,上海有其特殊性。通江达海、面向太平洋的上海,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始终在全国大局、全球视野下进行。

上海是一座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上海发挥服务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关键所在,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率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生动演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努力贡献更多的上海智慧和上海方案”。

自变量:外修形象内炼品格

怎样去定义一座城市的“风范”和“魅力”?细读报告,可以发现一组相互辩证的指标和视角,这也是定义“魅力曲线”的重要自变量。

外在而言,可观察城市形象的提升,这在报告中有多处体现。比如要“优化‘一江一河一带’生态空间布局,打造世界级滨水区”,要“加快打造‘道路+’的宜人街区、‘公园+’的多彩天地、‘生活圈+’的便捷服务,让城市展现独特的风貌、烟火的气息、绽放的地带。”

“道路+”“公园+”“生活圈+”,动态的“+”号体现出城市新陈代谢的活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融合的生机,让人对城市生活充满美好遐想。

城市形象的提升,来源于城市环境的改善。“环境”是一个广义概念,既包括“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构建城市生态骨干网络”的生态环境,包括“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五年累计已实施改造308万平方米,涉及15.4万户居民,这一困扰上海多年的民生难题今年将历史性解决”的人居环境,也包括法治环境、营商环境。广义的“城市环境”,亦是一种城市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加速器”。

过去五年,上海的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日均新设企业从2016年的1100多户增加到2021年的1800多户,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这样的环境,无疑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独特魅力。

内在而言,主要观察城市的精神和品格。“城市精神品格浸润人心”,被写入此次党代会报告中。

上海这座城市,一直都是内外兼修的,“魔都”之“魔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此。光有“钢筋丛林”、有资源要素的简单叠加,无论数据多好看,都很难被称为“国际大都市”。“国际大都市”是复杂的巨系统、生命体、有机体,本质上靠“精气神”支撑。

谈及上海的“精气神”,有些品牌早已深入人心,有些特质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肌理。上海的城市精神品格,是上海从昔日“海边小城”蜕变为“国际大都市”的秘诀和底色,更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精神内核。

元规则:一切风范、魅力均指向“人”

要画好“魅力曲线”,除了确定坐标、找到自变量,还要找到相应的“法则”。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底层逻辑和元法则,已清晰写在了党代会报告的标题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都市”和“城市”常可互通互用,但外延仍有细微差别。与“城市”相比,“都市”更多了一分烟火气、人情味,更关注“人”的活动,侧重“人”的感受,最终“使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

这首先体现为一种“聚拢效应”。“国际大都市”对包括“人”在内的资源要素流动,是有吸引力的,要素密度体现为一种城市活力。纵观全球,顶级城市都是总部机构汇聚地、各类“流量”集散地、资源配置枢纽地,上海的目标亦是如此。

除了“聚拢效应”,“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还有“人本意识”。这不仅体现在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更体现在赋予每个都市中人参与、分享乃至于“打分”的机会。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等,民生领域的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强调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民生答卷”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以及最终评判者。

这并不容易——“人民”是个集合名词,诉求多样、利益多元;要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关键是找到“最大公约数”,这对于治城者精细化治理、人性化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恰恰是这种高要求下的城市治理,才可体现出“国际大都市”的风范和魅力。

归根到底,城市的环境、形象能对人产生吸引力;另一方面,城市环境、形象其实就来自每个城中之人的一言一行。“人”本身的共识、习惯、气质,就是最直观的城市风范和魅力,每个个体都在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添加注脚,都在画出上海“魅力曲线”的一小部分。

以人为本,像“绣花”般精细化治城,关照到每个个体的细微需求和“小确幸”,上海的“魅力曲线”才能持续不断上扬。

栏目主编:张骏

来源:作者:茅冠隽

相关资讯

上海人的年夜饭菜谱,12道特色上海菜,每道菜都是上海人的最爱

上海人的年夜饭菜谱,12道特色上海菜,每道菜都是上海人的最爱。上海是我们中国经济中心,是很多人向往的城市之一。上海人爱好甜食,各种炒菜都会加入白糖炒制。上海菜的特色是浓油赤酱,很香。今天是1月12日,还有19天就到除夕夜了,除夕夜的年夜饭各

上海暴雨+大风+雷电+高温 上海三黄一橙预警高挂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2年08月20日15时58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受强雷暴云团影响,预计未来3-4小时本市自西向东将先后出现8-10级的雷雨大风,请加强防范。上海中心气象台2022年08月20日15时47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半夜以前本市大部地区将发生雷电活动,局部地区伴有一小时30-5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和8-10级的雷雨大风,请注意防范。

上海,上海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200万标箱,连续9年位居世界城市首位;金融市场交易额超过1600万亿元,成为世界上要素市场最齐备、中外资金融机构最集聚的城市之一。陈梦泽摄从荒芜滩涂到未来之城,临港已成为上海发展的缩影之一。

上海之所以为上海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一年零八个月后,2018年11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

上海!上海

到底哪一天到来?在如此严峻的疫情下,尽管政府在尽最大的能力保障百姓生活物资等,但是政府也很难,能力也有限,会有多少打工族真的因为没钱买不到稀少的物资而挨饿?有多少弄堂里的老人不会智能手机和网购而被困家里陷入绝地?

“没有一杯咖啡的上海,不是一个完整的上海”

正值第二届“上海咖啡文化周”开幕,从今天起,星巴克将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元的咖啡文化活动以及创意的咖啡饮品,参与这场覆盖全城的咖啡盛宴。在第二届“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星巴克臻选威士忌桶酿冷萃咖啡将首次登陆所有上海星巴克门店,给上海咖啡爱好者以独特珍酿体验。

上海手札|实现社会面清零,熟悉的上海正步步归来

澎湃新闻记者陈少颖5月17日,上海中心城区防范区市民走出小区,在梧桐树掩映的新华路上骑行。5月17日,长宁区新华路街道防范区的居民们第一次拿到了出入证,走出小区。良友集团介绍,5月16-17日,良友便利已恢复12家线下营业的门店,位于金山区、虹口区、长宁区。

上海推动国际数据港与上海数交所“港所联动”设立数据交易国际化板块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8月20日上午,上海市举行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

喜欢上海的理由第二季将于上海旅游节开启

会上,市文化旅游局发布了“喜欢上海的理由”城市系列宣推活动第二季“上海人游上海”的十大主题。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邹娟 实习生 刘岍琳8月30日,2022年“四季上海”秋季发布会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举行。

2022上海民营企业百强发布,上海万科连续五年蝉联榜首

澎湃新闻记者 孙雯8月30日,2022上海百强企业排行榜发布,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位列“2022上海企业100强”第七,并连续五年蝉联“2022上海民营企业100强”第一。同时发布的还有2022百强企业发展报告和2022上海新兴产业百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