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2 20:21:19 | 浏览:623
群内发消息“吃瓜”
群主被判赔钱道歉
近日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
公布一起
名誉权侵权案件
2021年12月,一条关于上海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之间非正常交往的附图八卦,在奉贤区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传播开来。“A妈妈”在孩子班级微信群中发布了老公与“B妈妈”之间非正常交往的言论,引起广泛关注。
被告王某看到该消息后,发现“B妈妈”在微信群中备注的孩子“B”,与自己班级里的某位同学同名同姓,便误以为“B妈妈”就是该同学的母亲——原告李某。
王某将李某照片发至近500人的微信群内 来源:上海奉贤法院
随后,王某将李某的照片发送至以其为群主的、近500人的微信群中传播。该条信息迅速发酵,导致众人均认为原告李某就是事件中的“第三者”。
后经双方确认,李某与“B妈妈”并无关联。
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李某将王某诉至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奉贤法院),要求判令王某公开向其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00元和律师费6000元。
王某、李某的部分聊天记录截图
庭审中,被告王某辩称,自己的行为确实有错,同意在朋友圈和“微奉贤”公众号上发布道歉声明,但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失费和律师费金额过高,只愿承担部分。
上海奉贤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焦点有两个。
其一,被告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对原告李某名誉权的侵害?
法院认为,本案中,被告作为近500人的微信群主,出于看热闹的心态,发送四张涉事聊天记录截图,主动引起话题讨论,并未经核实,擅自将原告照片发至微信群内,未尽到谨慎的注意义务,主观上存在过错。
被告的行为直接将事件指向原告本人,误导群内成员以为原告即涉事“第三者”,已经明显超出自由表达的合理限度,在一定程度上贬低原告人格,降低了原告的社会评价。
后被告虽予以澄清,但是考虑到涉案微信群的人数众多、网络空间的快速传播性特点,被告的侵权行为必然会给原告的个人名誉造成负面影响,也会给原告造成一定的精神痛苦和损害,故法院认定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
其二,侵权行为成立的前提下,被告王某应承担何种侵权责任?
本案中,原告提出要求被告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奉贤”公众号上面发布道歉声明的诉讼请求,基于被告自认其发布的微信内容不实,且同意原告的该项诉讼请求,法院予以准许。
被告的侵权行为损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必然会给原告带来一定的精神痛苦和损害,故法院对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失费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综上,上海奉贤法院判决:
被告王某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奉贤”公众号向原告李某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声明,保留三天不删除;若王某未履行上述判决主文确定的义务,则上海奉贤法院将依李某申请,选择在本市任一市级报刊上刊登相关的赔礼道歉声明,产生的费用由王某负担。
上海奉贤法院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酌定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律师费4000元。
判决后,王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现本案已生效。
来源:文汇报微信公号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为人民法院迈向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指出光明前景。如今,诉讼服务全年无休、24小时“不打烊”;全国3500多家法院上线中国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向4.0版迈进,智慧法院建设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原标题:党领导下的“法之初”萍乡市安源区法院“法院初心文化基地”获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7月9日,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暨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会上通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
上海人的年夜饭菜谱,12道特色上海菜,每道菜都是上海人的最爱。上海是我们中国经济中心,是很多人向往的城市之一。上海人爱好甜食,各种炒菜都会加入白糖炒制。上海菜的特色是浓油赤酱,很香。今天是1月12日,还有19天就到除夕夜了,除夕夜的年夜饭各
在法院的执行程序中当事人有时会听到“终本”那么,什么是“终本”执行案件“终本”后,法院还“管”吗?“终本”后申请执行人可以做些什么?执行法官对“终本”案件又有什么高招?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不等于不再执行,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可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
清风习习,激情澎湃。辽宁高院于日前召开全省中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司法改革、文化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强基工程等年度重点工作。会上,沈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延忠围绕顾大
清风习习,激情澎湃。辽宁高院于日前召开全省中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司法改革、文化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强基工程等年度重点工作。会上,沈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延忠围绕顾大
8月22日下午,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召开“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推进会,梳理总结创建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剖析存在问题和短板弱项,研究部署下步工作措施。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尤骥参加会议并
改革大潮奔涌,总是一浪高过一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向着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央《关于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人民法院人员内部交流机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拓宽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交流渠道,健全人员内部交流机制,着力破解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后各类人员交流不畅、交流不多、交流不力等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新时代新征程,过去一年,人民法院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不懈努力着。以审判明规则
淬炼思想之魂 锻造法院铁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法院工作系列评论②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部署,奋力推进
“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诠释,为人民司法砥砺奋进确定了新的时代方位,标注了新的改革起点。近年来,人民法院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提出建设一站式多
8月23日下午,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全省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推进会,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葛晓燕出席会议并讲话。葛晓燕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再学习再贯彻全面深化政法改革推进会、人民法院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案件量始终保持高位运行,被称为“全国最忙的基层法院之一”。如何破解案多人少的现实矛盾,提高审判质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一直是朝阳区法院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2020年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
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