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22:07:31 | 浏览:645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中,上海2500万人的基本生活物资保障问题一度变得较为突出、广受关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供应,成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上海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清零攻坚”同时,确定“保基本、全覆盖”工作目标,在国家有关部委协调和兄弟省区市支援下,紧紧依靠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直面困难挑战,投入大战大考。
难度空前——
一场遽然而至的保供仗
3月27日上海发布通告,3月28日起对浦东、浦南及毗邻地区,4月1日起对浦西地区,分别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根据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上海随后开启了全域静态管理模式。
有人算了一笔账:2500万人的刚性食品需求,每天按人均1.5公斤算,就是3.75万吨,按一辆集装箱卡车运输20吨测算,每天需要1875辆。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一大一小”特点十分突出:“大”在常住人口有2500万,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小”在地域面积只有6340.5平方公里,在京津沪中面积最小。这些数字具体到日常居民生活物资保障上,全市85%的粮食、75%的菜肉、65%的蛋奶靠外省区市供应。
平时上海从事食品供应及餐饮服务的人员近百万人,仅外卖骑手就有10余万人。静态管理模式下,交通线中断,农产品批发市场、菜店、超市关闭,服务业人员被封控在了社区。阻断病毒要“静”,保供保畅要“动”,怎么平衡?同时,有的问题单靠上海无法解决。这是城市管理者从未遇到过的难题。
困难,吓不倒在党领导下的上海人民。
货畅其流——
打通保供运输大动脉
保供,先要保“畅”,货畅其流。
4月初,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进沪绿通车从每天3000辆左右骤降至约600辆。
以前,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的老客户早上打来电话,山东临沂市经营蔬菜基地的曹伟便组织采摘、打包、装车,下午出发,次日凌晨便开进了江桥。上海本地批发户早已候着,新鲜蔬菜被带回菜场摊点,很快进了市民菜篮子……疫情一来,曹伟的客户被封控居家,订单没了。
即便接到上海订单,运输中也会遭遇被堵的境地。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通报显示,截至4月10日,长三角地区有249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关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国务院有关部门为全国开出统一式样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实施货车司机“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措施,全力打通“堵”点……5月中旬,入沪绿通车恢复到每天1500多辆。
上海市也被“逼”出了新招。
只换车头不换箱,外地司机不进沪——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协调下,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机制启动,苏浙皖大力支持,疏通物流堵点。4月初,江苏昆山、浙江平湖两个生活物资保供中转站投用。平湖中转站只用60个小时就完成地面硬化,每日最高承载货车200台次,满负荷运力约4000吨。
5月12日,记者穿着全套防护服走进平湖中转站。占地4.5万平方米的中转站分为内、外场,各自闭环管理。带路小哥马博骑着电瓶车,将载满商超食品的“鲁US3317”冷链集卡引导至接驳点。这边,全车消杀后卸下挂车,司机杜师傅开着车头驶离;那边,车师傅开着“皖G06839”车头驶来,消杀后“咔”一声接驳上挂车,把物资运往上海青浦。一卸一装,耗时15分钟,两车司机全程无接触。
市区再设中转站,外地司机不带“星”——
上海市内的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和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开设中转站,严格闭环管理。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一批经过报备的货车司机手机号作了“脱敏”处理,司机卸完货即返,行程码不带“星”。5月13日,来自云南昆明的司机乔师傅满载蔬菜运到江桥,卸完就走,“行程码没带‘星’,再跑上海没问题。”
着力本地挖潜,做好产销对接——
上海启动每天2000吨的绿叶蔬菜应急保供机制,市蔬菜集团与自有的50余家外延蔬菜生产基地、77个主供应基地做好产销对接。千方百计抢播抢种,本市自产绿叶菜从日上市不足1500吨恢复到3000吨以上。
上海有难,八方支援——
从公路、铁路、陆水联运到空运,来自全国各地的保供物资、捐赠物资迅速集结,有力缓解了上海保供压力。4月12日,辽宁省精心组织2300吨蔬菜和食用油,全程冷链运输,分三批抵沪。两天后,上海普陀区中远两湾城的陈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图:“满满当当太新鲜了。感谢辽宁老铁!”随黄瓜、豆角、青椒一起进入画面的,还有一张写着“辽沪同心,携手抗疫”等字样的红色纸条。
截至5月20日,各地援沪生活物资近3万吨。
通力合作——
政府、市场与“团长”拧成一股绳
保供,就要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浦东封控第一天,唐镇的彭女士很沮丧,5点50分起床下单订菜,又没抢到。
2公里外,盒马鲜生恒生万鹂广场店,当天又有5名快递小哥被封控在家。门店经理王伟看了眼员工名单,“折损率”近四成。
30多公里外的普陀区桃浦镇物流园区,物流经理苦等6个小时,约好的运货司机迟迟不到,电话那头也焦躁:又堵在高速路口。
随着静态管理时间增长,各种问题不断冒出,居民网购难,政府保供物资发放也难。保供,一度成为群众诟病的话题。
浦东新区有650万常住人口、260万户家庭、46.5万名散居人员,每一轮发放保供包都超过300万份。给每户家庭发一份5公斤保供包,得装满600多辆集卡。集卡无法进小区,要找足够大的场地,没日没夜卸货、分装,再装上小货车,挨个送抵小区。生鲜食品保质期短,再叠加高温、雷雨天气……一名街道干部说:“想想头都急炸了!”
货源、人手、网点缺一不可,怎么走通“最后一公里”?
“政府之手”应变克难,释放保供力量。4月7日开始,上海以集采集配、平价套餐作为保供主要方式,最大限度覆盖市民的基本需求。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下,将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电商大仓、中央厨房等网点解封出来,允许快递小哥等保供人员走出封控区,回到保供岗位,努力做到节点网点应开尽开、保供人员能出尽出。
“市场之手”及时跟进,调剂充实力量。“多多买菜”虹桥临空园区临时仓库负责人樊志华赶紧去小区“捞人”,经过艰难沟通,大部分员工回来了。实在出不了小区的,就地转为团购“团长”。
生鲜电商平台纷纷转型社区团购。盒马鲜生套餐团购的门店效率,是个人订单配送的5倍以上。
两三天后,上海电商单量快速上升,“团长”火了。社区团购,让保供局面为之一变。
“不管啥时,送货就行。”浦东新区花木街道联洋社区第五居民区的彭瑷莉恳请司机。身为“团长”,她肩负着4000多户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常常凌晨5点收货,组织志愿者一箱箱从卡车搬到三轮车,再送到楼栋。
政府、市场、团购形成合力,人、货、场的潜力逐渐释放。
“我每天要接200多单。”5月12日中午,在临空园区“小哥驿站”,京东骑手邓斌刚做完核酸采样。京东集团从全国各地调遣的分拣、快递小哥超过4000人。上海各区利用社区党建中心、体育场馆等,建立了275个“小哥驿站”,可为1万多人提供住宿。
5月中旬,上海市商超卖场、电商、批发市场等企业保供人员在岗总数从最初3.78万人增加到7.41万人,运营商业网点从不到1400个增加到10625个。无数的党员和居民志愿者,跟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一道,挑起了生活物资从小区门送到家门口的“最后一百米”重担。随之,12345市民热线关于“买菜难”的投诉显著下降。
托底保障——
服务特殊需求人群
保供,特殊人群需求是一项难题,容不得半点闪失。
上海1400余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有533万人,占36.1%,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80万,很多人不会用手机,不会团购,不会在网上求助。有的老人需要提供菜、蛋、奶自己烧饭,有的则需保供一日三餐。
街道党工委、居村党组织冲在了第一线,当起了老年人的“暖当家”,对每一户老年人摸清底数,开展差异化生活保供服务。具备防疫条件的社区食堂保留为社区老年人供餐,由志愿者送上门。需要清真餐的提供清真餐。不具备条件的社区,由市属国企光明集团、百联集团等提供民生服务。
美团、饿了么、永辉超市等面向老弱病残孕人群开设应急特殊通道,高峰时每日受理3万多条“急单”。“叮咚买菜”时常收到一份特殊“催单”——市保供专班逐日整理12345市民热线投诉排名靠前的小区、街道名单,要求优先保障。5月初,“叮咚买菜”对老旧居民区集中的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数十个小区,采用定向集单方式保供。
在政府解决全市2万多名家庭困难重疾患者生活保障的同时,社会组织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守“沪”家庭箱,内有大米、挂面、食用油、奶粉、猪肉罐头等。复星基金会推出“老吾老”项目。上海市红十字会为肿瘤患者、失智特困老人提供多轮救助。
稳字当头——
“保基本、全覆盖”稳定人心
保供,物价稳是稳市场、稳民心的关键。
4月上旬,一些市民家中冰箱渐空,市场蔬菜等价格一度快速上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稳字当头,解决“有没有”,还要关注价格稳。
“保供防控同部署,保质保量保基本,全面覆盖不遗漏。”上海及时确立保供目标和工作机制,要求各区发放稳质稳量的保供礼包来稳民心,用稳货源、强监管来稳价格,用公开透明、即行即改来稳信心。
政府力量关键时期撑得住。上海各区多轮次发放生活物资保供大礼包,要求“保质保量,送到家门”“集采集配,平价套餐”“保基本,全覆盖”,提高礼包发放透明度和预期性。
推动肉菜平价直供社区。各区通过批发市场主渠道或直接与蔬菜主产区、肉类加工品牌企业对接,选定肉菜套餐品种、规格、包装、价格和运输方式等,将套餐清单下发各街镇,由街镇提前两天收集社区居民需求,统一下单、统一结算、统一调度、统一派送。其中5月1日至19日,累计直供社区带肉套餐39万份、蔬菜套餐41万多份。
“民有所呼,解决不能过夜。”市保供专班每天汇总12345等热线投诉问题,制成“排行榜”,督促排位靠前的区和街道加速改进。
在这个“排行榜”上,长宁区保持低位。在政府大礼包采购、发放中,长宁区突出精准、精细和全覆盖,根据市民需求及时调整。封控久了,调料、卫生纸、垃圾袋该用完了,那赶紧发;算算时间,洗发液也该没了,加进大礼包;发现想吃生鲜猪肉的呼声很高,那就在发放中安排……对特殊需求人群,重点关注、定向发放,争取不漏一户。
“守护好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才能守得牢居民心尖里的安全”。针对少数干部在发放保供物资中侵害和漠视群众利益问题,上海市纪委监委迅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截至5月18日,已核查保供物资采购发放领域问题线索240条,党纪政务立案14人,组织处理9人,通报曝光3批9人。
群众热议保供物资质量、安全和价格,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迅速“伴随式”介入保供全流程。3月25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认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截至5月17日,全市累计查办保供相关案件1181件。
5月17日,上海全市实现社会面清零。5月22日,上海跨区公共交通启动恢复。上海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开始稳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从春到夏,全城静默的上海星火闪烁、微光成炬——那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奋战在大上海保卫战的无数身影。
刘士安 李泓冰 季觉苏 王伟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中,上海2500万人的基本生活物资保障问题一度变得较为突出、广受关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供应,成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上海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清零攻坚
4月19日上午,山城区爱情小巷“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启动仪式在山城区婚姻登记服务大厅举行。二级巡视员、市创城办负责同志杜远辉出席并讲话,市民政局局长王印致辞,团市委书记王小强,区长关越,市民政局副局长孙海波,市人社局副局长吴寒寒,市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曹萌萌 通讯员 薛文文 徐学艳“从幼儿园接上孩子,到超市买上菜回到家,不过十来分钟的时间。”12月2日下午,黄河路街道汇泉社区格林盛景小区居民王颖颖领着孩子提着蔬菜走进小区。王颖颖说的“超市”是汇泉社区为方便居民建设
晨报讯(记者 梁耀华)居民走出家门,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就可以上学、就医、购物、娱乐、健身。12月10日上午,生活晨报记者从太原市尖草坪区三给片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如此便捷且高品质的生活将在三给片区开启。三给片区为太原五大城市副中
上海国资改革又有新动作。11月15日晚间,上海机场(600009)、上海电气(601727)、上港集团(600018)、华建集团(600629)四家上海本地国资均披露了有关股份无偿划转的公告,划入方均为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投公司
来源: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宏宇 通讯员 熊琦 梁义掌上咸宁报道8月12日,记者在嘉鱼县鱼岳镇南街社区原城建委干休所小区看到,机械在进行雨污管网沟渠挖掘,工人正在修缮道路。“该小区基础设施落后,居民深受乱搭乱建、排水不畅、车位不足等问题困扰
平报融媒记者 闫增旗楼道墙面整洁干净、路面平坦通畅、一辆辆机动车整齐停放在停车位上、健身场地内居民正在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9月6日上午,走进石龙区人民路街道高庄矿小区,新修廊架和凉亭下摆着休闲桌凳椅,与一旁的绿植相互映衬,为小区增添了几
上半年,受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局部聚集影响,牧野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牧野区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牧野区就业创业形势稳定,经济社会稳中向好。近日,经国家统计局新乡调查队反馈,牧野区2022年二
连日来,在兰溪市福兴村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机声隆隆,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据介绍,该工程涉及303户、12幢、2.8万平方米,主要改造内容有建设雨污水管道、化粪池、弱电管道、公共设施,以及浇筑沥青路面、改造绿化景观
来源:三峡宜昌网西陵区编印的《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常识》读本。本网讯(三峡日报通讯员 李童 罗观)“垃圾分类的新时尚让我们的观念变了、城市净了、更有荣誉感了!”这是西陵居民的切身感受。作为我市确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
酱肉包、鲜肉包、鱼香肉丝包……武汉独此一家的袁大头包子就在江岸区,一年到头,每天排长队;豆皮、糊米酒、蛋酒、红豆粥……作家蔡澜来过的老字号——胜利街上的三镇民生甜食馆,每一口都是老武汉的味道;古德寺。方廊立柱、极具异域风情的佛教建筑……这是
▲金华园小区的日间照料中心 ▲一位老人在社区健身广场锻炼 ▲居民在24小时微超购买蔬菜 ■核心提示 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专题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把“三感社区”打造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其中“一圈”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童钟鸣 李晓)9月6日,走进黄州区路口镇王家湾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环绕、绿草茵茵的清爽景象,宽敞干净的步道、干净整洁的文化长廊,邻聚球场上的孩子们正开心地玩耍……历时两个月改造,如今的王家湾小区大变样。王家湾
一堵围墙,不仅阻断了街坊邻里之间的交流来往,也可能成为影响小区品质和管理的一道障碍。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8月11日,咸宁市咸安区住建局和浮山街道办事处正式启动若干小区“小归大、散归整”改造,
来源:【咸宁日报-咸宁网】近年来,通城县住建局不断做实做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文明创建丰富居民生活、红色物业完善公共服务,小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文娱活动不断增加,居民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工作人员正